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天津法拉古特学校 编辑:佚名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看到过一部关于贫困的纪录片,那次给我的触动很大。于是我跟妈妈说:‘我要去做公益。’
如果从只有8、9岁的瀚之次跟妈妈一起踏上公益支教之旅说起,她应该算是一位“极富经验”的公益者了。
2020年,当全世界的人们都在为疫情焦头烂额的时候,在云南大山身处的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温泉村,这里的贫穷却从未因疫情而停止脚步。
瀚之拍摄的当地景色
温泉村地处泸沽湖和无人区的中间地界,前有已经高度发达和游人攒动的商业化,后有原始无人区的荒凉、落后。一所特别的六年制小学:落美完小就坐落在这里。
落美完小其实硬件条件还不错,因为提供的属于国家义务阶段教育,所以周围村子里的孩子们都可以来上学,他们都会住在学校里。
我们真正到达那里后才发现,尽管属于同一个村子,但从一户人家到另一户人家,可能要隔着好几座大山。山上没有路,在植被里踩,遇上下雨天更是湿滑无比。这也是孩子们大都选择住校的原因。
以上,来自瀚之父亲对落美完小的初印象。
瀚之的首次云南公益之旅路线图
当瀚之次随着“滨海公益”组织踏上这片土地,当她切实体会到当地的生活,看到泸沽湖与大山的对比时,她说:“旅游相比起大山里的生活来说,太浅薄了。”
今天,在她即将第二次出发奔赴落美完小的前夕,她为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公益宣讲。与去年不同,今年她的同行者中,出现了另一位法拉古特学生的身影-崔智美同学。
次听到瀚之同学在学校做公益分享时,我就跟妈妈说:我也想去!
对于落美完小和那里的生活,我只是单纯觉得很有期待感,我不知道那里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但我愿意去尝试、去体会!
-崔智美同学
爱心捐赠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同学以及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您,
乐善好施、守望相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果您的家中有闲余的图书、玩具以及整洁的1-6年级衣服,可清洗整洁之后打包送至法拉古特学校(地址:和平区烟台道3号),包裹注明“捐赠落美完小”字样。
我们会筛选部分捐赠物资,让它们跟随瀚之及智美同学的脚步带至云南落美完小地区,跨越千山万水,天津云南心心相连。
感谢您的爱心与支持!献一份爱心,等你参加!
法拉古特学校
2021年5月25日
现在,我们邀请您阅读这篇瀚之2020年的落美完小之旅记录。她这份热心公益与传播大爱的心灵,让她代表法拉古特学校,与落美完小有了一次最美的爱的邂逅。
以下为来自张瀚之个人内容的原文转载,
我们强烈推荐您认真阅读!
我们的团队
2020年8月份是我次的深入到云南的大山里,去支教的一年。我们的团队,是“滨海公益”,2006年成立,领队是海风大伯,也是团队的创始人。每年都会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到云南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和宁蒗县永宁乡彝族自治区,开展支教助学工作。
2020年,受疫情影响,云南当地的学校,八月初才组织期末考试。因此,滨海公益将活动安排在了孩子们刚好考完试又还没放假的时间。为了落实当地防疫要求,公益团队由每年的20人左右,压减到7人。领队是滨海公益的创始人——海风大伯;成员有:泰达一中教务处的老师,在银行工作的阿姨,经营宠物店并收留流浪猫、流浪狗的爱心夫妻,还有我的妈妈、滨海公益的老成员。而我,正逢暑期,也有幸参与,同时也代表我的学校,也是这次行程中唯一的学生成员。
(我和我所在的团队,天津滨海公益的合影,摄于2020年8月)
我们的行程
公益团队8月5日抵达丽江,开展程的工作。程的主要活动地是在云南省丽江的玉龙雪山内,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一所小学-落美完小,那里的海拔在2400米左右。(天津全市平均的海拔是2~5米)我们下午3点左右出发,开入了玉龙雪山内,山里的道路非常不好走,全都是急转弯,而且还有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不可预测的危险,我们的车开得小心翼翼。本来走两个小时就能到的距离,我们要走6个小时才能到达。开入山里之后,我的手机就没有信号了。我们在晚上十点左右才到达了目的地。在落美完小的几天,我们主要开展了落美完小第二届艺术节。
我们第二程的工作是9~14日,我们8日从落美完小离开,前往在泸沽湖附近的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这同样也是一段艰难险阻的山路,从地图上看,我们走的道路七扭八歪,就像是一条“羊肠小路”,不过不同的是,我们走的是很长的路。因为我们要去的永宁乡在泸沽湖深处的山里,所以我们必须穿过泸沽湖景区,还买了门票。泸沽湖景区内的风景特别的美,也有很多的游客,路也非常好走,十分顺畅。可是出了景区之后,就好像来到另外一个世界,虽然风景还是非常的美,甚至比景区内还要惊艳,但是路却非常的不好走,而且路上根本就没有人,感觉像是与世隔绝一样。我们晚上抵达了目的地,住在摩挲村民的家里时,我还体验了当地的摩梭服装,在最传统的摩梭房屋里留宿了一夜。同时,我还了解到了摩梭族的母系文化。在永宁乡的四天,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家访,落实并为特困生发放助学金。
程——落美完小
(落美完小的孩子们,摄于2020年8月)
本次我们去落美完小主要举办了第二届落美艺术节。我的工作分为3部分,分别是带着孩子们做粘土手工,带着孩子们学习摄影以及为孩子们播放爱国主义电影并进行讲解。我们的摄影主题围绕着孩子们的家和生活展开,孩子们也带着我们翻过山头,去到他们的家里。和孩子们们做粘土手工的过程中,我也逐渐地熟悉了孩子们,孩子们对我的喜爱和信任让我非常有成就感。其中非常让我感动的就是孩子们做完粘土后,没在任何人的提醒下,自觉的收拾好了自己制造出来垃圾,还将桌椅摆回原位。
这是其中一个纳西族小朋友建钢写给我的,这个小朋友是特困生,成绩十分的优秀,学习特别刻苦,是我以后的资助对象。
(建钢小朋友写给我的,摄于2020年8月)
这是他在家写作业的地方,条件非常艰苦。
(建钢小朋友家里的学习环境)
(落美完小第二届艺术节颁奖现场,摄于2020年8月)
(晚上,我们给孩子们播放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摄于2020年8月)
大家印象中的农村孩子们可能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着不卫生,不丰富的食物,甚至吃不饱,睡在简陋的地方,无法顾及个人卫生,不敢与人对视,对很好奇的事物只会胆怯地看,尽管内心是欢迎,是接受的,但是不敢与别人打招呼。但是落美的孩子们不是这样的,他们有自己的校服,吃着干净营养,卫生健康的午餐,每人都有自己专属的小餐盘,他们有干净整洁的宿舍,有整套的洗漱用品,每天都会自己洗脸、刷牙、洗脚、每周都会洗澡,还会自己洗自己的袜子。他们自信大方,会和别人打招呼,勇于表现自己。
落美的孩子们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很大部分都得益于滨海公益连续十年来到这里,这些落美的孩子们当初都是手脸都洗不干净的小朋友。在海拔3000多米的大山深处,这里的每一间教室,每一张桌椅,每一套碗筷,厕所、淋浴间、厨房、歺厅等等等等,都凝聚了我们公益的心血。从2006年开始,我们一点点看到了孩子们教育环境和精神面貌的变化。
孩子们的学校,卫生间。餐厅,碗筷餐盘,宿舍,床,被褥,洗澡间,音乐器材,篮球场,乒乓球桌,教室,黑板,窗帘,书桌,椅子,书本,文具,书包,衣服,洗漱用品等等,全部是我们捐助的。除了这些,大伯和其他的志愿者们还会和孩子们聊天谈心,疏导他们遇到的困惑,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并且传授正确的观念,帮助他们成为他们做文明的有素质的会感恩的人。
(晚上,我看到孩子们在自己洗脸刷牙洗袜子,摄于2020年8月)
(天津滨海公益捐助的桌子,衣服等等,摄于2020年8月)
第二程——宁蒗家访
我们会在两天内走访20户,在海拔3500米的高海拔的彝族聚居区的特困生的家庭,这些特困生的名单,是由当地学校的马校长提供的。我们就是在天津找到资助人,资助学生的学费,然后落实特困生和新受助人的情况,其实,我们的工作就是一个建立并维持双方的桥梁关系。这样的工作,海风大伯每年都会带队来实行,确保每一名特困生都拿到资助学费。
沈爷爷的家——沈爷爷是彝族人,在海拔3000的彝族沈家村教学快30年了,也是我们领队海风大伯的老朋友。这次看到我们来,特别高兴,感动,从山上下来回家和我们见面,亲自给我烤了洋芋吃。老阿妈也很喜欢我,搂着我,亲了我一口。多年的支持资助,支教队伍的家访,给我的感觉是像亲人一样的相聚。
拉姆姐姐的家——藏族女孩拉姆姐姐,她的爸爸妈妈带着妹妹上山放牦牛了,只有自己在家看家并学习。她特别的刻苦,满墙的奖状让我非常震撼。其实,我们来家访,不仅仅是看看他们,把资助亲自送到手里,更重要的是跟他们聊聊,跟他们的爸妈聊聊,了解他们的想法,让他们知道珍惜,鼓励他们努力,同时把他们的情况反馈资助者,让资助者也继续提供帮助。
(拉姆姐姐的家,她家的墙上贴满了奖状 ,摄于2020年8月)
小珍妹妹的家——漂亮的小珍妹妹今年十一岁了,即使面对镜头,笑容里也含着忧愁,眼睛里也含着泪水。11岁的她,不仅要照顾自己,照顾家,还要照顾17岁的傻哥哥,她的家,孤零零的在一片小山坡上,是政府建档户资助建的房子,可是房子里没有妈妈。她的爸爸带着正常的弟弟常年在山上,只有她一个人照顾这个家。
(小珍妹妹的家 ,摄于2020年8月)
小芳姐姐家里有,父母,奶奶,哥哥,弟弟妹妹,哥哥是脑瘫残疾。一家三个学生,妹妹上幼儿园,家庭收入主要靠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小芳姐姐家庭条件困难,2018年时差一点就辍学了。当我去到她家时,她正在做猪食。后来,小芳姐姐的爸爸自豪的告诉我们,小芳姐姐当时是全县英语考试的名。
(小芳姐姐 ,摄于2020年8月)
我和小芳姐姐聊天时,小芳姐姐和我说,她特别喜欢学英语,于是我鼓励小芳姐姐坚持,继续把英语学好,还给小芳姐姐推荐了我常用的英语学习软件,英语学习资源。
(我为小芳姐姐介绍英语学习资源 ,摄于2020年8月)
来支教之前,我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他们这么穷呢?到了那里之后,发现那里种的全都是是烟叶、洋芋、玉米。我问过大伯后才知道,他们农作物品种即缺乏而且单一,基本上以种植洋芋为主自种自收,食物也是以烤洋芋为主食有时候有突发情况,一场大雨,可能仅有的庄稼也都全毁了。而且,那里山区植被破坏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开展,虽然,牲畜几乎家家都有,但也仅仅是作为一种生产工具,真正的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他们种的东西其实是自给自足,靠山吃山,根本没有钱。政府的建档扶贫,为他们建了房子,可是改变不了他们没有经济收入来源的现实...而且,有些彝族居民没有下山,甚至过着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其实就跟我们想象中几百年人们的生活方式没有一点差别。同时,我也深切的感觉到,我们的国家真的很伟大,扶贫做的非常精准,到达了这么偏远的地方。我们去的贫困家庭里,都是政府资助修建的房子,还有卫生间,热水器。但是在更高的深山里,一些彝族居民不愿下山,不愿改变生活方式,所以没有办法帮助他们,他们还过着最原始的生活。这些,迫切需要从思想的根子入手,点滴改变,才能到达更美好的明天。这,就是所谓的“再穷不能穷教育、要富先要富思想”。
我们的国家真的很伟大,扶贫做的非常精准,到达了这么偏远的地方。我们去的贫困家庭里,都是政府资助修建的房子,还有卫生间,热水器。但是在更高的深山里,一些彝族居民不愿下山,不愿改变生活方式,所以没有办法帮助他们,他们还过着最原始的生活。
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我的普米族朋友
郭菊芳姐姐是我们的团队一路支持的普米族女孩,现在已经是一名大学生,在昆明读大二,是幼师专业。知道我们过来,提前一天从宁蒗赶过来加入我们,感恩公益、回馈家乡。我和她一起带孩子们做粘土,玩游戏,我们配合的特别好,还成为了好朋友。
(我与郭菊芳姐姐(从左到右第五位)和孩子们,摄于2020年8月)
我们去天芬姐姐家里家访的时候,见到了天芬姐姐的亲姐姐,天珍。她们的父亲患有慢性病,糖尿病,甲亢,母亲2016年车祸,腿有残疾,家庭条件也十分艰苦。但是他们的父亲一直鼓励他们读书,我们也一直在资助着他们。陈天芬的姐姐天珍正在昆明上大学,我们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学英语,她想考英语四级。和我们聊天的时候她说,她暑假的时候回到山里的家,利用自己的暑假时间,在当地的英语补习班做助教老师。她说虽然工资很低,但是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家乡的孩子们。天珍姐姐打算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一位老师。她说她非常感激滨海公益的爱心人士多年以来的资助,她说,她虽然只去过昆明和丽江,但是她深深地感到教育改变了他的命运,她看到外面的世界,她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家乡的孩子们,帮助自己的家乡,回馈社会。
这些学生们,很多都立志于回来继续帮助,建设他们的家乡,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这些学生们,改变他们的命运。这些学生们学有所成,回来就能改变家乡的命运。我们的国家,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这些优秀学生们,是我们努力多年的成果,更是鼓舞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力量。
【温馨提示】 1、目前学校招生报名通道已开通,有意向的学生及家长请致电招生部: 2、请意向家长提前填写并提交“报名申请或者扫码报名,或详情致电